本文目录一览:
《Hacknet》故事向攻略 —— 序章 Hacknet系统
《Hacknet》是一款由Team Fractal Alligator制作的能让玩家身临其境,基于终端的 黑客 模拟器。你将跟随一位最近刚过世的黑客,通过他遗留的线索,来探询混乱未知的网络世界。只需进行简单的教学,你便能使用基础的指令来完成真实的骇入过程,探索这充满了谜团的黑客世界。 ————来自 百度百科
游戏目前在Steam( 万恶的G胖 )平台上有售,37RMB,DLC迷宫则售价28RMB,包含了3~4个小时的新剧情(此外还有两个OST的DLC)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打折,游戏作者表示会有不断更新,在网上当然也流传了破解版,这里是3DM的版本,已经集成DLC:
原贴地址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RT还是先多说一句:有条件的玩家请尽可能地支持正版,没条件的也可以考虑等到以后有条件的时候再补票。( 想起在居正提到这个游戏后,为了做这个系列在Steam上入了58RMB的整合游戏本体和DLC迷宫的包…… )
我是一名黑客,就在几天前,我弄到了一个专门为黑客设计的系统:Hacknet。这个系统的编写者据说是传奇黑客Bit,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系统让我卷入了一系列的事件当中……尤其是当我得知了Bit——那个传奇黑客的死讯后。
那一天,我正准备使用这个系统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邮件,这封邮件似乎是由安全系统发出的,而发件人则是Bit。
从信中的内容判断,Bit似乎遇上了什么麻烦,而且因为这封邮件似乎是由于经过了一定时间没操作过系统后,由事先设定好的安全程序发出的,我不确定这封信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收到,而且Bit最后的那番话令人感到不安。
当系统载入完成后,就是一次普通的系统使用教程,不过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首先连接上自己的PC,用scan命令扫描附近网络,确实扫描出来了一台PC设备。
连接上它,probe检测它的系统,扫描出了4个端口,但是因为目前的工具不足而无法攻击这些端口。不过这台PC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真的够差,用PortHack命令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取管理员权限。
现在要做的就是再次扫描一下附近是否有其它设备。
看来是没有其它设备了,现在来查看一下它的文件,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查看了半天,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没有,我决定还是断开连接吧,在断开连接之前,我得把我来过的痕迹给抹掉,打开日志目录,将里面的日志文件通过rm *全部清空
现在就得把这个教程的进程终结掉了,输入ps,查找到教程程序的PID,用kill命令结束掉它。
当我做完这一切的时候,邮箱里有人发来了一封邮件,当我看到发件人是谁的时候,我的呼吸几乎都要停止了。
这封邮件的发件人是……Bit?!
本文转自淀粉月刊:
点此查看原文
G胖为什么这么胖,他是怎么建立steam的?
steam
1 Steam平台是Valve公司聘请BitTorrent(BT下载)发明者布拉姆·科恩亲自开发设计的游戏平台。Steam平台是一款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
2 Steam秋季热卖活动
既然你提到了游戏史上G胖那就指的是电子卡牌吧。
G 胖在年轻的时候得过福克斯营养不良症,几乎失明,幸亏在2006 年和2007 年做过两次角膜移植手术。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失明的人,还考上了哈佛大学。。。
但是,高度近视的眼睛及忙碌的学业都挡不住爱玩爱浪的G 胖。
在听说哥哥在一个软件公司上班以后,他立马离开哈佛横穿美国,跑到那家西海岸北部的公司里找哥哥玩。。。
哈佛时期的G胖,那时还挺瘦的。
(G胖在年轻时候就显露出了他怎么照相都能照出猥琐笑容的天赋技能。。。)
不过他哥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理他,所以他就一直在这个公司里闲逛~
G胖每天这样让公司的销售经理很不爽,觉得这样很耽误大家工作,就对他说:“你要是真想把时间全花在这里闲逛,那你最好干点有用的事。”
这个销售经理叫Steve Ballmer,后来的微软CEO,现在的NBA快船队老板。。。
Steve Ballmer
可能是听了Steve Ballmer 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吧。。。
G胖在第三学年时竟然真的就辍学了,跑去这家可能是世界上伟大的软件公司,微软上班,并成为了微软的第271名员工~
G胖至今都认为:“虽然不想让哈佛难堪,但我在微软工作的头三个月比在哈佛学到的一切都要多。”(突然觉得好心疼哈佛。。。)
到了微软之后,G 胖学会了如何做一名职业软件开发者,成为了Windows NT开发的核心成员。
在微软工作了13年之后,G胖和微软的同事麦克·哈灵顿带着在微软赚的的百万财富一起离开了微软,在1996年8月24日成立了Vavle软件公司,而且G胖还是在那天结婚(没想到这个猥琐胖子那么浪漫。。。)
成立公司之后G胖和麦克搞到了“雷神之锤”游戏开发引擎的授权。。。
光有引擎还不够,还需要些人才嘛,G 胖亲自出动邀请到了当时在大学送外卖的约翰·古斯里和史蒂夫·邦德,两人随后都从学校退学。。。
如果你以为送外卖就足够野了的话,再告诉一个事情,Vavle公司有一半员工都是业余人士起步的。。。
Vavle公司Logo
人和引擎都齐了,是时候大干一票了,不过,G胖突然觉得这个引擎开发出来的游戏不能达到自己心目中那种“不仅要能突突人,还要能很好地叙事 ”的目标。。。
(雷神之锤本来是一款游戏,但是它向其他公司授权用于开发游戏的引擎)
于是G胖带着团队开始着手对这个引擎进行了大改造,改动的代码占原来代码数量的70% ,几乎是重写了一遍。。。
随后他们开发了一款大名鼎鼎的游戏《半条命》,这个游戏本来是想发行后对抗游戏《雷神之锤2》的。
但是后来G胖觉得游戏做的不够好,于是没有发售,全公司用了一年时间又把这款游戏的关卡和AI全部重做了一遍。。。
游戏《半条命》
同时呢,G 胖一直有很好的开放精神,他允玩家对《半条命》这个游戏的模组进行修改。。。
后来有两个程序员在无聊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半条命》的MOD(大概就是模组修改版的意思),这个人MOD 就是风靡世界的——Counter-Strike (反恐精英),也就是我们口中的CS,讲真,我不信有男生没玩过。
不过,就在公司快达到巅峰的时候,G胖的合伙人,Vavle公司的另一个创始人麦克?哈灵顿辞职带着老婆环游世界去了。。。
公司只剩下G胖一个人管理了,不过G胖还是干劲十足的着手准备《半条命2》。
《半条命2 》
就在《半条命2 》即将发行的时候,一个黑客黑进了G胖的邮箱,窃取了《半条命2》的源代码和开发工具并且上传到网上。
G胖当时很生气,以给那个黑客提供工作为诱饵抓住了这个黑客,G 胖腹黑起来还真是阴险的不行。。。
虽然抓住了黑客,但是源码泄露已经无法挽回了,G 胖于是决定像开发一代时一样,宁缺毋滥,跳票重做。。。
在重做的时候G胖也没闲着,他一心想打造一个垂直的平台,让玩家在购买游戏和更新游戏还有游戏售后方面有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他开发出了现在PC端最大的游戏分发平台Steam。
总之,就是要坚持,舍得。
全球最大盗版网站的尽头,是被世界遗弃的苏联黑客
最近大作太多,玩得我都有点“电子肾虚”,然而就算我一头栽进它们的怀里,也免不了被动地接受到太多我其实并不太想接触的外界信息:
坟头白焰“恩希尔”大帝让“泰莫瑞亚”沦陷,混乱的“北方诸国”各怀鬼胎,霎时间就像是《巫师3》里的背景故事突然发生在了现实世界,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踏上“威伦”这张图时的感觉,难免有些糟心。
毕竟玩家也不能置身事外,且不说EA、CDPR、Epic已经明确宣布停止向俄罗斯出售游戏,就是之前PayPal、Visa 与MasterCard等多个国外支付平台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也影响到了Steam的支付系统,广受好评的俄区直接GG。 而最骚的是当微软、谷歌、苹果一起抵制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官方居然把曾经全球最大的盗版资源网站RuTracker给放了出来。
一番乱拳石破天惊,完全没搞清楚状况的各大软件公司、游戏公司、出版公司恐怕都会在不久之后再次回想起,那些年被俄罗斯黑客支配蹂躏的恐惧。
一 网龄稍长的朋友应该知道,俄罗斯就是盗版界的金字招牌。 在Windows XP的时代,来自毛熊的破解版系统占据了国内PC的半壁江山。而有些破解软件往往会在注册机里播放激昂魔性的音乐,不用怀疑,那些都是来自俄罗斯的手笔。
另外像是早年游戏论坛里的那些传奇破解组,背后往往也有着俄罗斯人的身影。
其中最戏剧性的一次战役可能要属育碧当年对《彩虹六号:维加斯2》数字版无法运行的BUG,毫无办法,最终只能给玩家发放破解组Reloaded的破解补丁。
而在资源网站RuTracker上面,甚至还出现了更进一步的本地化内容。
他们给只有英语配音的《黑暗之魂3》植入了一套质量极高的俄语配音,防火女说话时那来自北方大地的厚重气质简直与《黑魂》垂败的氛围天命神合,听得我只恨手上没有AK47。
盗版的泛滥,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人并不认为使用盗版有什么问题。 根据反盗版公司的一份调查问卷,俄罗斯人里有超过85%认为使用盗版并不违反法律,66%的人认为制作或使用盗版不会有任何问题。相比之下经济状况更差的拉美与东南亚地区,这个数字只有48%。
所以你甚至可以看到在RuTracker的主页底部有一栏叫“海盗党党支部”,这个以“数据开源”为纲领的全球性组织曾在13年组织了1600家网站罢工,以示对《俄罗斯反盗版法》的抗议。
▲这都有中俄CP我是没想到的
形成这种环境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俄罗斯2012年才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比我们还晚了整整11年,而在那之前俄罗斯网民即使想要去支持正版,也没有渠道买到正版,那么时间一长,软件付费就成了一件不被理解的事情。
也是因此,G胖才会把俄区设为低价区,相比微薄盈利,Steam可能想更长远上地扭转俄罗斯玩家依赖盗版的思维惯性。
另一边,则是因为俄罗斯拥有世界第一的黑客。
二 传说在「暗网」黑市,网络雇佣兵的价格分为两个档位:一个是「俄罗斯黑客」,一个是「其他黑客」。 在国内关于网络安全教材里,俄罗斯人的攻击被写进了教科书。
而在网络安全组织CrowdStrike的观察统计中,俄罗斯黑客攻破系统的平均时间连第二名朝鲜的零头都不到,着实让同行望尘莫及。
这样的水平,得益于前苏联留下的教育体系。 俄罗斯的「计算机教育」到了初中就被放到了和语文、数学一样的地位,考学必修,可以说保证了俄罗斯程序员的下限。 而苏联作为奥数发源地,留下的知识科教体制与师资资源让俄罗斯学生可以进行高质量的数学逻辑训练,又拔高了程序员的上限。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俄罗斯的统治力堪称恐怖
所以你可以看到俄罗斯人在油管上可以把“地球OL”玩成《看门狗》系列。
美国司法部的公开判决中,详细记录了俄罗斯“赌神”黑入老虎机的传奇故事,讲述其如何从三个州的十家赌场里赢得了百万美金。 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用人单位是如何把程序员面试玩出花,整个过程搬进脱衣舞厅,不但考验求职者的业务水平,还要求黑客有坐怀不乱的定力。
俄罗斯的教育体系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程序员,只可惜由于俄罗斯萎缩的经济,越是规模庞大,俄罗斯的就业市场越是无法消化。这就导致程序员里有部分只能学门外语出去寻找工作,还有一部分实在卷不赢,只能把目光瞄向法律的灰色地带,另辟蹊径。
比如用Zues木马参与盗窃英国银行900万英镑,被外媒渲染成“最美女黑客”的Svechinskaya;比如感染威胁千万用户,「僵尸网络」的缔造者AleksandrBrovko,当然也包括导致了15年中国股灾的罪魁祸首GeorgyZarya...
这份盗贼名单足够传奇色彩,甚至足够通辽可汗再开一个「全员恶人」系列。但在黑客明星之外,是更多在灰色产业上下游谋生的日子人,他们设计恶意软件卖到黑市,他们盗刷信用卡逼得G胖禁掉了Steam的充值卡,又或者他们会在你的电脑后台运行挖矿程序...... 这不够酷,不够光彩,但是能吃上饭。 很多人因为小时候负担不起上网费用,他们很早的就学会了如何破解宽带密码,对于其他价格高昂的软件也是如此,贫穷与闭塞,是他们成为黑客的契机。
三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相对闭塞的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是互联网荒漠,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比美国更早的1962年,当时苏联的财政部长「加尔布佐夫」就提议把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可以帮助CCCP管理和计划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项目并未落地。
后来到了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的1985年,苏联正式启动“扫盲计划”,为了让全苏的青少年掌握计算机技术,他们编写了15种民族语言发行的教科书,计划培训10万名教师,为加盟国提供100万台计算机。 不过计划宏大,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苏联的正被物资匮乏所困扰,加之幅员的辽阔,教育资源很难保质保量地输送到每个地区。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最早一批苏联学生在学编程的时候是没有计算机的,也无法测试自己学到的知识。但这并没有难倒教育实践者,他们鼓励学生用纸和笔来编程,甚至想出了让学生轮流扮演“机器人”的办法,去模拟程序的运行逻辑。 这种做法现在看来没谱,却成了后来俄罗斯黑客的传统。他们即使是在计算机前也会鄙夷部分同行借助类似Windows这样的外部工具,而是在“字符界面”,把代码一行一行地敲上去。
教材缺乏的问题直到后来苏联仿制了一批可编程计算器后才初步解决,而为了配合国家的扫盲运动,在《青年技术》杂志上,开始连载一部名叫《康奇基:地球之路》的科幻小说。
小说本身只是部传统的太空故事,但作者却非常有想象力地在每期故事里都加入了一个与故事进程相关的编程任务——计算飞船轨迹,克服未知困难,编写机器人程序——让读者通过手边的计算器与文本进行带入和互动,就像最早的AVG游戏一样,尤其令读者尤其着迷。
那些左手拿着科幻小说,右手拿着可编程计算器的青年们憧憬着太空与机器人的未来。然而仅仅只是几年之后,他们等来的只是全世界的遗弃。 世界偏见跟排挤让我们对俄罗斯这片陌生土地充满了各种或厌恶或猎奇的刻板印象。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认为RuTracker只是一个普通的盗版资源网站,却不知道相比电子游戏资源,这个网站更繁荣的其实是知识区。
▲游戏最大子版块「冒险游戏」资源65页,而知识区最大的子版块「数学」却有75页
一个网站或者一个民族从来都不是平面的。 在武德充沛的认识背后,俄罗斯还有丧批Doomer,有福利姬,有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