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网警提醒」公共免费WiFi到底能不能连
每年因蹭网给人们带来网银被盗、账号被盗等经济损失却多达50亿元,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也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作为网络应用发达的城市,市民遭遇的风险更大。除了在公共场所和家庭当中正常使用WiFi,目前不少手机用户还会使用WiFi万能钥匙、WiFi共享精灵等所谓的“蹭网软件”,破解一些简单的WiFi密码,达到免费上网的目的。国内一家网络安全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高达1亿的手机用户使用了这类软件。调查中,实验者用一部安装了蹭网软件的手机进行了测试,在一个小区内确实可以连接到三四个WiFi网络。然而专家说,使用“蹭网软件”很有可能“占了小便宜却吃了大亏”。由于一些蹭网软件的共享功能是默认开通的,这种情况下,使用蹭网软件会将手机当中所有WiFi链接信息集中上传,共享给所有使用同款“蹭网软件”的手机用户,而这无疑埋下了极大的网络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调查发现,无论是公共WiFi还是个人家庭WiFi,上网环境都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忧。而手机用户的“蹭网”行为也增大了风险。WiFi账号和密码遭到破解,进而危及到个人所有隐私账号和密码,广大网民的网络消费和网络社交安全无疑将面临巨大威胁。手机安全专家透露,黑客还可能自己搭建免费WiFi,引诱无线链接,暗中窥伺手机用户的隐私信息,或者趁机置入木马病毒,获取不当利益。
“公共WiFi现存的安全隐患”
1隐患一
免费WiFi铺天盖地,市民很难分辨那个是不法分子的。在未知的网络环境中,可能存在恶意DNS,迫使上网者连接钓鱼网站,网银被盗刷等;也可能存在嗅探者,将我们的上网账号、密码等信息拿走。
2隐患二
商家密码过于简单,也没有关闭各类管理端口,一旦有人进入主路由器,篡改DSN服务器信息等,劫持路由器。用户在没有保护措施的wifi下使用手机、电脑等,可能会被ARP攻击(中间人攻击),导致文件、照片等私密数据被窃取。
在外连接公用wifi有哪些风险?该如何防范
目前有不法分子在公共场所提供免费WiFi,使用后,极易被植入木马病毒,被盗取移动终端内的银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会把正规网站的网址“绑架”到自己的非法网站上,当银行卡持卡人使用其WiFi网络并输入正确网址时,会跳转到一个高度仿真的假网站,如进行网络支付,就会导致卡片信息泄露。为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保护您的账户资金安全,需提醒您:
1.在连接公用免费WiFi前,最好与工作人员确定下哪个才是真正的WiFi。此外,目前国内运营商提供的免费WiFi热点安全性相对较高,可通过电话或短信,获取免费的WiFi账号、密码。
2.及时为各类移动终端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有效降低在使用公用网络时遭受病毒侵害的风险。
3.不要打开WiFi自动连接功能,减少连接上“钓鱼”WiFi的风险。
4.切勿在连接公用WiFi时使用一些重要账号,包括银行卡信息、网银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等。
315晚会曝免费WiFi手机App暗藏漏洞,这件事涉及到了哪些APP?
主要涉及了WiFi破解精灵、雷达WiFi等20款类似APP,它们打着免费连接附近WiFi的旗号引诱用户下载。下载成功后又无法真正破解密码,还会大量收集用户信息,引诱用户下载其他软件,出现各种弹窗广告。实际作用没有达到,反而影响了用户其他体验,严重侵犯了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一、这些软件存在着哪些风险?
通过测试发现存在以下三点风险。1、安装后会在后台收集个人信息,然后通过用户兴趣和爱好推送相关广告,这是过度营销行为。测试员发现,雷达WiFi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一天过去了67,000多次,意味着这款软件从用户吃饭到睡觉都时刻监督着,甚至可能暴露个人职业和兴趣爱好。
2、无法破解周边WiFi密码,特意引诱用户下载其他软件,用这些软件时会不断弹出确认按钮,一旦没看清楚就会下载到其他软件。而且动不动就弹出广告,选择关掉软件也会同时退出。
3、私自植入木马病毒,信息被盗取。去年工信部就对大量软件进行整治,发现很多软件都有骚扰用户的行为,超范围收集了用户信息。
二、这些软件收集用户信息用来做什么?
主要是卖给电商平台做广告,现大家都收到过一些推销短信,有时候还会接到电话,这些人可能就是通过违法手段获取了用户个人信息。如果仅仅是被广告公司骚扰,还能够勉强忍受,有时候还会接到诈骗电话,一不小心就倾家荡产,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为了大家财产安全一定要严格打击app存在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