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军事或电影里常常有一些行动代号,比如,狼人行动。。那这个如何用英文表达?
For example:operation arrowhead 箭头行动;Operation Red Wings 红翼行动 etc.
一般就是 operation "行动代号“这种格式
黑客有分哪两种?
我的理解,“黑客”大体上应该分为“正”、“邪”两类,正派黑客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系统管理员找出系统中的漏洞并加以完善,而邪派黑客则是通过各种黑客技能对系统进行攻击、入侵或者做其他一些有害于网络的事情,因为邪派黑客所从事的事情违背了《黑客守则》,所以他们真正的名字叫“骇客”(Cracker)而非“黑客”(Hacker),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黑客”(Cacker)和“红客”(Hacker)。
无论哪类黑客,他们最初的学习内容都将是本部分所涉及的内容,而且掌握的基本技能也都是一样的。即便日后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所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只不过出发点和目的不一样而已。
很多人曾经问我:“做黑客平时都做什么?是不是非常刺激?”也有人对黑客的理解是“天天做无聊且重复的事情”。实际上这些又是一个错误的认识,黑客平时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我不知道这个过程有没有终点,只知道“多多益善”。由于学习黑客完全出于个人爱好,所以无所谓“无聊”;重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熟能生巧”,只有经过不断的联系、实践,才可能自己体会出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得。
在学习之余,黑客应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无论是哪种黑客做出来的事情,根本目的无非是在实际中掌握自己所学习的内容。黑客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习技术:
互联网上的新技术一旦出现,黑客就必须立刻学习,并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这项技术,这里所说的掌握并不是一般的了解,而是阅读有关的“协议”(rfc)、深入了解此技术的机理,否则一旦停止学习,那么依靠他以前掌握的内容,并不能维持他的“黑客身份”超过一年。
初级黑客要学习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基础,所以学习起来要接触非常多的基本内容,然而今天的互联网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信息,这就需要初级学习者进行选择:太深的内容可能会给学习带来困难;太“花哨”的内容又对学习黑客没有用处。所以初学者不能贪多,应该尽量寻找一本书和自己的完整教材、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二、伪装自己:
黑客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服务器记录下来,所以黑客必须伪装自己使得对方无法辨别其真实身份,这需要有熟练的技巧,用来伪装自己的IP地址、使用跳板逃避跟踪、清理记录扰乱对方线索、巧妙躲开防火墙等。
伪装是需要非常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实现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成的上“大成境界”了,也就是说初学者不可能用短时间学会伪装,所以我并不鼓励初学者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对网络进行攻击,否则一旦自己的行迹败露,最终害的害是自己。
如果有朝一日你成为了真正的黑客,我也同样不赞成你对网络进行攻击,毕竟黑客的成长是一种学习,而不是一种犯罪。
三、发现漏洞:
漏洞对黑客来说是最重要的信息,黑客要经常学习别人发现的漏洞,并努力自己寻找未知漏洞,并从海量的漏洞中寻找有价值的、可被利用的漏洞进行试验,当然他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漏洞进行破坏或着修补上这个漏洞。
黑客对寻找漏洞的执著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口号说“打破权威”,从一次又一次的黑客实践中,黑客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印证了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不存在漏洞”的程序。在黑客眼中,所谓的“天衣无缝”不过是“没有找到”而已。
四、利用漏洞:
1.获得系统信息:有些漏洞可以泄漏系统信息,暴露敏感资料,从而进一步入侵系统;
2、入侵系统:通过漏洞进入系统内部,或取得服务器上的内部资料、或完全掌管服务器;
3、寻找下一个目标:一个胜利意味着下一个目标的出现,黑客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管的服务器作为工具,寻找并入侵下一个系统;
4、做一些坏事:邪派黑客在完成上面的工作后,会判断服务器是否还有利用价值。如果有利用价值,他们会在服务器上植入木马或者后门,便于下一次来访;而对没有利用价值的服务器他们决不留情,系统崩溃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快感!
黑客与骇客、红客的区别
“红客”词源来源于黑客,在中国,红色有着特定的价值含义,正义、道德、进步、强大等等。红客是一种精神,它是一种热爱祖国、坚持正义、开拓进取的精神。所以只要具备这种精神并热爱着计算机技术的都可称为红客。红客通常会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去维护国内网络的安全,并对外来的进攻进行还击。中国红客联盟创始人Lion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宣布解散;2005年新的中国红客联盟重新组建,时隔一月,随之解散。中国红客联盟喜欢用《道德经》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其进站页显要位置写着《道德经》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期间,8月25日红盟重组,默默支持奥运会的正常举行,在2009年开花之际,中国红客联盟重新开站了,这次重组与开站,是一个有使命的起点,中国红客联盟(http://www.chinesehongker.com).中国红客联盟这次重组,解散已经是不会再发现了。
红客起源于1999年的“五八事件”,在美国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后,红客建立了一个联盟名为红客大联盟,组织成员利用联合的黑客技能,为表达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向一些美国网站,特别是政府网站,发出了几批攻击。
红客们必须要明白以下几点:
1、我们的攻防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这不是红客的作法!……
2、我们的技术会向所有爱国的红客朋友们共享!……
3、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研究新的攻击技术与防护方法!……
4、我们必须熟悉掌握C语言,并掌握任意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5、我们必须是爱国的!
6、我们不但要懂得系统的常用漏洞的攻防之道,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挖掘系统的漏洞!
7、我们必须懂得如何使用Google,Baidu这两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8、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我们想得到,我们就能够做得到!没有我们进不去“房间”,只要“房间”内能够进得去空气,我们可以变成“空气”进入房间!……“
9、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做人!——学技术先学做人!
10、我们必须懂得这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客!
对网络和计算机稍微了解的人,一定还记得2001年5月那场轰动全球的中美黑客大战,而当时中国一方的“主力军”就是名噪一时的红客。在中国,红色有着特定的价值含义,正义、道德、进步、强大等等,那红客到底是什么? 红客是一种精神,他是趋于技术能力之前的。 他是一种热爱祖国、坚持正义、开拓进取的精神。所以只要具备这种精神并热爱着计算机技术的都可称为红客。这是网上一位红客对自己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除了一味地强调爱国之外,与黑客、骇客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从它的名字也可以看出”redhacker”只不过在”hacker” 前面加了个”red”而已,那不就是红色的黑客吗,何必美其名曰红客呢。红客们一味强调自己的爱国,好像其他的黑客们就不爱国了,我想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是有爱国之心的。所以笔者认为红客这个名称其实本就不应该存在。再看看红客们为咱们中国做了什么吧:从98年到01年共六次大的红客行动,从印尼排华、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到台湾的”两国论”,只要是危害到中国利益的行动和言论,红客们都会义无反顾的攻击,爱国之心“可昭日月”,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这能改变什么呢,害人必害己,相反在他们畅快淋漓的攻击外国时,中国网站也受到了外国黑客的攻击而损失惨重。权衡利弊,实是得不偿失。也许红客们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自从2001年的那场大战之后,红客们就销声匿迹了。我想也不是消失了,只不过是脱下了那身红衣,老老实实的做黑客了。
黑客、骇客、红客,其实都差不多,谁叫汉语这么博大精深呢,随便换个字就有不同的含义,说不定哪天还会出来绿客、蓝客呢。我在一个黑客BBS上问了一个叫zolo的自称黑客的网友:“你是黑客、骇客、还是红客?”他意味深长的回答:“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是黑客,早两年又当了一段时间的红客,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颜色的了。”也许这道出了中国黑客界的现状,混乱,大家都不到自己到底是什么客。
简言之,从泛泛的意义上讲,红客就是从事网络安全行业的爱国黑客。红客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
红客最早出于1999年的中美黑客大战,王重浪先生在他的《我是黑客》也有阐明:“中国红客从来都爱憎分明,有强烈的爱国之心。相对黑客而言,我们是伸张正义、为保护民族利益而专门从事黑客行为的红客”“红客的原则是,遇事而出,凡是与中国过意不去的,我们就下山;凡是要损害中华民族利益的,我们将出动…… ”
抗日期间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兵称为红军,于是“红”便象征着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黑客就演化为现在伸张正义的红客。
黑客,现在已被分为,红客、白客、灰客。
红客则是一些技术过硬但又不屑与那些破坏者为伍的人,称做红客。
白客,又称安全防护者,用寻常话说就是一些原本的黑客转正了,他们进入各大科技公司专门防护网络安全。
灰客,亦骇客,又称破坏者,他们在那些红、白、黑客眼里是破坏者,是蓄意毁坏系统,恶意攻击等等一系列的破坏手段。
黑客即建设,骇客则破坏。
什么是骇客 (cracker)?
骇客是“cracker”的音译,就是“破解者”的意思。这些人做的事情更多的是破解商业软件、恶意入侵别人的网站并造成损失。
对于一个骇客来说,他们只追求入侵的快感,不在乎技术,他们不会编程,不知道入侵的具体细节。
其实,黑客也好、骇客也好,名称只是一种代号而已,应该说他们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黑客和骇客都是非法入侵者,既然是非法入侵,再去区分什么善意和恶意也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入侵,都有可能给被入侵者造成一定的损失。
骇客并不固定是些什么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骇客,只要你知道一些相关网络与计算机知识就可以(当然要是高手)。我有位朋友对我说过:“别以为骇客都是轻纱蒙面昼伏夜出的强人,没准儿胡同口送酸奶的小张下了班回家顺便就能将某个ISP的主页黑一把;也别以为骇客都是五大三粗横眉立目的爷们儿,说不定昨天炸毁××总统电子信箱的就是在隔壁大妈家租房的白领小姐。”
骇客的行为不能以我们正常的眼光去评价,至于像那些抱着笔记本钻进股票交易所去玩地道战的人实在与骇客半点边都沾不上,而那些侵入别人的电脑盗窃信息的也只是骇客中极少的一部分。千万别小看了骇客,不知朋友们看过电影《独立日》了吗?其中,大炮、导弹、核武器纷纷失灵,最后还是靠骇客上载的计算机病毒要了全体外星人的小命。
补充:这里说的可不是电影《黑客帝国》里的那个救世主,恰好相反,现实中的骇客正是把网络搞的乌烟瘴气的罪魁祸首。所谓骇客就是利用现有的一些程序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后发现安全漏洞,并且利用这些漏洞破坏你的网站,让你出洋相;还有那些专门破译软件密码的从而制作盗版软件的人也是骇客的一种,可以说中国盗版如此严重也是骇客的“功劳”。骇客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很多人一提到他们就联想到网络犯罪,这完全是没必要的。骇客们也只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大多数人并没有恶意。他们未必具有很高的技术,但有老顽童周伯通的心理,老是喜欢跟你开玩笑,通常用一些简单的攻击手段去搞一搞BBS、聊天室之类的。尽管如此,其中还是不乏一些用心险恶之人,利用自己的技术进行网络犯罪。
黑客与骇客的区别
什么是黑客?
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黑客和骇客根本的区别是:黑客们建设,而骇客们破坏。
黑客守则:
1 Never damage any system. This will only get you into trouble.不恶意破坏任何系统, 这样做只会给你带来麻烦。恶意破坏它人的软件或系统将导致法律刑责, 如果你只是使用电脑,那仅为非法使用!!注意:千万不要破坏别人的软件或资料!!
2 Never alter any of the systems files, except for those needed to insure that you are not detected, and those to insure that you have access into that computer in the future. 绝不修改任何系统文件,除非你认为有绝对把握的文件,或者要改那些文件是为了使你自己在以后更容易的再次进入这个系统而必须更改的。
3 Do not share any information about your hacking projects with anyone but those you''d trust.不要将你已破解的任何信息与人分享,除非此人绝对可以信赖。
4 When posting on BBS''s (Bulletin Board Systems) be as vague as possible when describing your current hacking projects. BBS''s CAN be monitered by law enforcement.当你发送相关信息到BBS(电子公告板)时,对于你当前所做的黑事尽可能说的含糊一些,以避免BBS受到警告。
5 Never use anyone''s real name or real phone number when posting on a BBS.在BBS上Post文章的时候不要使用真名和真实的电话号码。
6 Never leave your handle on any systems that you hack in to.如果你黑了某个系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绝对不要留下大名或者是绰号之类的,这时由于成功的兴奋所导致的个人过度表现欲望会害死你的。)
7 Do not hack government computers.不要侵入或破坏政府机关的主机。
8 Never speak about hacking projects over your home telephone line.不在家庭电话中谈论你Hack的任何事情。
9 Be paranoid. Keep all of your hacking materials in a safe place.将你的黑客资料放在安全的地方。
10 To become a real hacker, you have to hack. You can''t just sit around reading text files and hanging out on BBS''s. This is not what hacking is all about.想真正成为黑客,你必须真枪实弹去做黑客应该做的事情。你不能仅仅的坐在家里读些黑客之类的文章或者从BBS中扒点东西,就能成为黑客,这不是"黑客" 。
真正的黑客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我想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对黑客这个词不陌生。但能真正彻底的理解这个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里我要说些不同的看法,并不是要说明什么,只是想要告诉大家,事情有好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可能会有好多不同的答案。比如,时下在国内网络界很火的红客,蓝客。就我个人认为这是对黑客和黑客精神的不尊敬,也代表着他们对“黑客”一词并不是很了解。
“黑客”算是一个外来词, 是hacker的中文翻译。其实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原意是指一些热衷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这些人为计算机和网络世界而发狂,对任何有趣的问题都会去研究,他们的精神是一般人所不能领悟的。无可非议,这样的“hacker”是一个褒意词。但英雄谁都愿意做,慢慢的有些人打着黑客的旗帜,做了许多并不光彩的事。黑客们叫他们骇客(creaker),并以他们为耻,不愿和他们做朋友。其实,黑客和骇客并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限。他们都入侵网络,破解密码。但从他们的出发点上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黑客是为了网络安全而入侵,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而入侵。free是黑客们的理想, 他们梦想的网络世界是没有利益冲突,没有金钱交易,完全共享的自由世界。而骇客们呢,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进入别人的系统大肆破坏。为了几个零花钱而破解软件。黑客们拼命的研究,是为了完善网络,是网络更加安全。 骇客们也在钻研,他们是为了成为网络世界的统治者,成为网络世界的神。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如果没有黑客保护我们的网络,我们的网络就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骇客所利用,成为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
以上是黑客和骇客的区别。现在谈谈中国特有的红客和蓝客。也许是中国人自古就不太喜欢“黑”这个字,一想到黑字就想到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也许中国第一个黑客就不是什么好人,也没做什么好事,给大家的第一影响就不是很好。以至于现在有好多网络高手不想和黑客扯上一点关系,却以红客和蓝客自居。为什么?黑客这个称号不配你,还是你配不上这个称号。这不是跆拳道,白带,黄带,蓝带,一级级的来,最后到黑带。我认为,在网络世界里只有黑客和骇客的斗争,一正一邪。其他什么都没用。真心想为网络做点什么吗?好的,来做黑客,全身心的投入,一生不懈的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即使没有做成黑客,努力过了,也会心安理得。而不是用红客,蓝客自欺欺人。
我不是针对某些组织,我只是想说出自己的看法。我总是觉得,连网络界的朋友心都不齐,闹着要分家。大众诋毁黑客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敢于做黑客,即使被别人误解。他们不理解 ,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别人真正的黑客是什么样的。用小软件破解个QQ号,丢个炸弹,不算什么黑客。当大家真正知道了什么才是黑客,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便成了大家的笑柄,网络上便不再会有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大家都专心研究技术。这样的网络世界才会发展,这样的网络世界才是我们向往的最理想的家园。
我个人认为的做黑客要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想要做一名黑客,首先要学会尊重网络。有些人在网上到处留假信息,注册的姓名,年龄都是假的。一方面,这样做是为了安全。但这样却侮辱了网络。你可以把它比作你的爱人,你对你的爱人说的话没一句是真的,这能代表你是真的爱她吗?现在几乎所有的正规网站都会对用户的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担心网络会泄密,有些多余,再说你又不是克林顿,布什,都平常的网民怕什么,正所谓“我是流氓我怕谁”。(以上不包括必须留假姓名的情况)
其次,要想成为一名黑客不懂得网络及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每一个黑客都有着超乎常人的钻研精神,而且非常善于学习。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不断的完善,只有学习我们才不会落后,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领先于别人。想在网络中闹出些名堂来,有些知识是不得不学的。网络基础,顾名思义他是网络世界中最原始的规则,如果连游戏规则都不懂,怎么玩转它。TCP/IP,这是现在的网络上最流行的一种网络协议,网络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这种网络协议来完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你学过编程吗?学的怎么样,有什么成绩了?编程对于一名计算机或网络工作者来说,就像左右手一样重要。不会的话赶快学吧!我建议要学多几种编程语言,已备不同情况时使用。这里我推荐几种:汇编语言,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最有用的编程语言。虽然有点复杂,但它是汇编语言,比高级语言更*近计算机硬件。在某些问题上要优于高级语言。在高级语言中我比较喜欢Delphi,大家不是都说吗“真正的程序员用VC,聪明的程序员哟Delhpi,用VB的不是程序员。”Delphi的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如果你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而学习VC的话。我会替你高兴的,但你在信誓旦旦的同时也要做好受尽煎熬的准备,VC有是并不想你想象的那么可爱。网络时代许多网络编程语言成了大家的新宠,在这其中我还是推荐一种比较基础的HTML语言。一来是因为它比较基础,二来它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掌握的人也挺多,不懂可以问,这对你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也许我们的个人电脑安装的都是微软的产品。但在真正的网络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多种多样,这是因为大家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不尽相同。Windows 2000,Unix,Liunx, SUN OS这些都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从我的观点来说,这些是我们都要掌握。至少要有个大概了解,再对一两种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它的历史,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它的漏洞。这样,我们才不会在遇到他们时手忙脚乱。
其实做黑客对人自身也有要求。聪明好学先放在一旁不说,光是入侵是不管的试密码和破解是长时间的等待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而且,黑客和骇客的区别不大,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就因为一念之差做了骇客。大家肯定都不愿做,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了。所以,我们要练习着使自己有耐性,还要淡漠名利,一心只想着FREE。
另外,英语不太好的朋友赶快把英语学好。我想,中国的黑客技术发展很慢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不高。不像欧洲和美国的黑客那样可以进行技术交流,而且许多的技术文章,漏洞报告都是先有英文版,在翻成中文的。也许文章是由一些蹩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翻译。这就造成了技术的滞后和失真。也许有人会说,太忙了,没时间学。我说,不如我们三个月不谈计算机,不谈网络,一门心思学习英语。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功。等到学好了英语,再来看英文的技术文章,你会觉得眼前一片豁亮,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上面说的是做黑客的一些要求,这类文章网上到处都是。下面我想说的是,我们的黑客组织并不完善,这在某些方面也拖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黑客组织是一个很严密的机构,在其中分工明确,细致入微。像很著名的黑客组织DAY0,这个组织是一个偏重于软件破解的黑客组织。他们就分好多部门:采购部,买正版软件(大部分是试用版)以供给破解部门。破解部,核心部门,进行软件密码的破解。测试部,对软件进行检测,发现BUG马上通知破解部修正。发行部,负责软件的上传,以供其他网友下载。信息部,收集信息,接受网友们的信息反馈。这些部门的成员也许分布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但他们分工明确,接到任务马上执行。
在我看来黑客大概可以有以下几种分工:
编程:我们现在用的黑客软件都是这类人编写的,还有那些可恶的病毒。他们大都是程序员出身,对网络并不熟悉。但他们都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和过硬的编程技术,是很棒的计算机人才。他们会利用自身的优势编写许多有用的软件出来,使我们的网络世界更加丰富,也可以使我们的入侵变得更加简单。
破解: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一个分支。这些人主要进行的工作是破解试用版软件的密码,从而使这个软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费软件。这些人其实也掌握了编程的技术,而他们对破解密码,反编译更加有经验。黑客精神中最精华的部分就体现在这些人的工作中,把任何软件都变成自由软件,共享出来给大家免费下载。
入侵:好多人把黑客理解为入侵的人,殊不知入侵只是黑客团体中一种分工。黑客们的入侵是为了更加的了解网络,他们不断的入侵,发现漏洞,解决它。虽然,他们的行为没有经过服务器主人的允许,但他们的行为是为了网络的安全着想。入侵使网络上介绍最多的一个黑客分支,大家对他也比较了解了,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但你要注意,进入别人的主机,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删掉不该删的东西。这样做着会让真正的黑客看不起,没准也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维护:有攻就有防,有一类人就是专门研究网络维护方面的专家。他们对黑客的攻击手段很了解,修补漏洞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可以说他们比入侵者更强,更了解我们的网络。因为,入侵者可以用一种方法进攻不同的站点和主机。有一个成功了,他的入侵就算成功。而维护人员要防许多黑客的进攻,有一次失败,就是失败。这好像足球场上的前锋和守门员的区别。前锋,攻城拔寨,谁都想当。而守门员默默地站在本方的门前,保护着自己的球门,但通常守门员是一支球队中身体素质最好的。
在这四类工作中还可以再进行不同的分工,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这里也不细讲了。
还有一种人,他们在黑客团体中并不显眼,但他们却为黑客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他们在写文章,把他们知道的东西都写成文章,无私的传授给别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黑客这个神圣的团体中。而他们还在默默的写着,用他们的文章描绘真正的黑客和黑客精神。
我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文章会对黑客以及黑客精神有了另一种理解,我的目的也就在于此。黑客不是神,也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职业,有的黑客甚至不能用他的黑客技术填饱自己的肚子。黑客只是一种爱好,只是一种兴趣,很多人为了这个爱好,兴趣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我们要学着尊重网络,尊重黑客精神,我们的前辈有生命谱写的黑客文化是不容我们玷污的。
真正的黑客 什么是黑客?只会使用工具来入侵的就叫黑客?网名:Coolfire !联系方法:cool.fire@msa.hinet.net 一个台湾籍黑客。出名之做遍是那8篇黑客入门文章,给众多菜鸟带来了福音。而当时还是中国黑客成长的初期。此人被人们定为中国第一代黑客。 网名:小榕 !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想到流光。这个当年让菜鸟入侵无数主机的武器遍出自小榕之手。小榕是高级程序员,所以精通的是软件开发和程序制作。流光,乱刀,溺雪及SQL注入......
一名黑客(hacker)是一个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脑编程或电器工程。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黑客和骇客根本的区别是:黑客们建设,而骇客们破坏。
也有人叫黑客做Hacker。
黑客一词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
一个对(某领域内的)编程语言有足够了解,可以不经长时间思考就能创造出有用的软件的人。
一个恶意(一般是非法地)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的人。这个意义常常对那些符合条件(1)的黑客造成严重困扰,他们建议媒体将这群人称为“骇客”(cracker)。有时这群人也被叫做“黑帽黑客”。
像国内著名的黑客 “教主”则是一个专业的黑帽黑客,利用系统的漏洞来达到入侵和渗透的目的。
一个试图破解某系统或网络以提醒该系统所有者的系统安全漏洞。这群人往往被称做“白帽黑客”或“匿名客”(sneaker)或红客。许多这样的人是电脑安全公司的雇员,并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攻击某系统。
一个通过知识或猜测而对某段程序做出(往往是好的)修改,并改变(或增强)该程序用途的人。
“脚本小孩”则指那些完全没有或仅有一点点骇客技巧,而只是按照指示或运行某种骇客程序来达到破解目的的人。
[编辑本段]著名黑客
Kevin David Mitnick ( 凯文·米特尼克)- 世界上公认的头号黑客。他是第一个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黑客。
Richard Stallman--传统型大黑客,Stallman在1971年受聘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程序员。
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贝尔实验室的电脑科学操作组程序员。两人在1969年发明了Unix操作系统。
John Draper(以咔嚓船长,Captain Crunch闻名)--发明了用一个塑料哨子打免费电话
Mark Abene(以Phiber Optik而闻名)--鼓舞了全美无数青少年“学习”美国内部电话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Robert Morris--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1988年不小心散布了第一只互联网蠕虫。
Kevin Poulsen--Poulsen于1990年成功地控制了所有进入洛杉矶地区KIIS-FM电台的电话线而赢得了该电台主办的有奖听众游戏。
Vladimir Levin--这位数学家领导了俄罗斯骇客组织诈骗花旗银行向其分发1000万美元。
Steve Wozniak--苹果电脑创办人之一。
Tsotumu Shimomura--于1994年攻破了当时最著名黑客Steve Wozniak的银行帐户。
Linus Torvalds--他于1991年开发了著名的Linux内核,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电脑系学生。
Johan Helsingius--黑尔森尤斯于1996年关闭自己的小商店后开发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被称为“penet.fi"的匿名回函程序,他的麻烦从此开始接踵而至。其中最悲惨的就是sceintology教堂抱怨一个penet.fi用户在网上张贴教堂的秘密后芬兰警方在1995年对他进行了搜查,后来他封存了这个回函程序。
Tsutomu Shimomura--能记起他是因为抓了米特尼克。
Eric Raymond--Eric Raymond就一直活跃在计算机界,从事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同时,Eric Raymond更热衷于自由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并撰写文章、发表演说,积极推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发展,为自由软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写的《大教堂和市集》等文章,是自由软件界的经典美文,网景公司就是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决定开放他们的源代码,使浏览器成为了自由软件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0.htm
什么是黑客?
黑客的身影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最早的黑客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几个青少年,他们用破坏新注册的电话系统的行为挑战权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最近35年来黑客们的忙碌身影。
本世纪60年代初
装备有巨型计算机的大学校园,比如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成为黑客们施展拳脚的舞台。最开始,黑客(hacker)这个词只是指那些可以随心所欲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己意图的计算机高手,没有任何贬义。
70年代初
John Draper发现通过在孩子们用的一种饼干盒里发出哨声,可以制造出精确的音频输入话筒让电话系统开启线路,从而可以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Draper后来赢得了"嘎扎上尉"的绰号。整个70年代,Draper因盗用电话线路而多次被捕。
雅皮士社会运动发起了YIPL/TAP杂志(青年国际阵营联盟/技术协助计划)来帮助电话黑客(称为"phreaks",即电话线路盗用者)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
加利福尼亚Homebrew电脑俱乐部的两名成员开始制做"蓝盒子",并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这两名成员一个绰号"伯克利蓝"(即Steve Jobs),另一个绰号"橡树皮"(即Steve Wozniak),他们后来创建了苹果电脑。
80年代初
作家William Gibson在一部名叫巫师(Neuromancer)的科幻小说中创造了"电脑空间"一词。
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逮捕犯罪的黑客。在最初的几起黑客罪案中,名为Milwaukee-based 414s的黑客小组(用当地的分区代码取名)颇引人注目,其成员被指控参与了60起计算机侵入案,被侵对象包括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甚至洛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
新颁布的综合犯罪控制法案,赋予联邦经济情报局以法律权限打击信用卡和电脑欺诈犯罪。
两个黑客团体相继成立,他们是美国的"末日军团"和德国的"混沌电脑俱乐部"。"黑客季刊"创刊,用于电话黑客和电脑黑客交流秘密信息。
80年代末
新颁布电脑欺骗和滥用法案,赋予联邦政府更多的权利。美国国防部为此成立了计算机紧急应对小组,设在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它的任务是调查日益增长的计算机网络犯罪。
25岁,经验丰富的黑客Kevin Mitnick秘密监控负责MCI和数字设备安全的政府官员的往来电子邮件。Kevin Mitnick因破坏计算机和盗取软件被判入狱一年。
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成为一桩7000万美元的电脑抢劫案的受害者。
一个绰号"Fry Guy"的印第安那州的黑客因侵入麦当劳系统,被警方强行搜捕。在亚特兰大,警方同样搜捕了"末日军团"的三名黑客成员,其绰号分别为"Prophet","Leftist"和"Urvile"。
90年代早期
由于ATT的长途服务系统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崩溃,美国开始实施全面打击黑客的行动。联邦政府逮捕了圣路易斯的"Knight Lightning"。在纽约抓获了"欺骗大师"的三剑客"Phiber Optik","Acid Phreak"和"Scorpion"。独立黑客"Eric Bloodaxe"则在德克萨斯被捕。
由联邦经济情报局和亚里桑那打击有组织犯罪单位的成员成立了一个取名Operation Sundevil的特殊小组在包括迈阿密在内的12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大搜捕,这个持续17周的亚里桑那大调查,最后以捕获黑客Kevin Lee Poulsen,绰号"黑色但丁"宣告终结。"黑色但丁"被指控偷取了军事文件。
黑客成功侵入格里菲思空军基地,然后又袭击了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以及韩国原子研究所的计算机。伦敦警察厅抓获一个化名"数据流"的16岁英格兰少年,该少年被捕时像一个婴儿一样蜷曲着身体。 德州AM的一名教授不断收到一个从校园外登录到其计算机的黑客发出的死亡威胁,该教授被迫用其互联网址发送了2万多封种族主义内容的电子邮件。
Kevin Mitnick再次被抓获,这一次是在纽约的Raleigh,他被圣迭哥超级计算中心的Tsutomu Shimomura追踪并截获。公众媒体大量报道此事。
90年代末
美国联邦网站大量被黑,包括美国司法部,美国空军,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等。
美国审计总局的报告表明仅仅1995年美国国防部就遭到黑客侵袭达25万次之多。
一个加拿大的黑客组织"男孩时代",因对其成员受错误指控非常愤怒,而侵入了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网站并留下一条信息称"媒体是骗子"。该组织的黑客被媒体指控对加拿大的某个家庭进行电子追踪,但稍后的调查表明该家庭15岁的儿子才是进行电子追踪的真正元凶。
黑客们成功穿透了微软的NT操作系统的安全屏障,并大肆描述其缺陷。
流行的电子搜索引擎Yahoo!被黑客袭击,黑客声称如果Kevin Mitnick不被释放,一个"逻辑炸弹"将于1997年圣诞节,在所有Yahoo!用户的电脑中爆发。而Yahoo!的发言人Diane Hunt则声称Yahoo!没有病毒。
1998年
反黑客的广告开始在电视频道Super Bowl XXXII上播出,这是互联网协会的一则30秒的广告,花费130万美元。广告的内容是两个俄罗斯导弹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担心黑客通过计算机发出发射导弹的指令,他们认为黑客可能以任何方式决定这个世界的毁灭。 一月,联邦劳动统计局连续几天被成千上万条虚假请求信息所淹没,这种黑客攻击方式名为"spamming"。
黑客们侵入美国儿童基金会网站,并威胁如不释放Kevin Mitnick将会有大屠杀。
黑客声称已经侵入五角大楼局域网,并窃取了一个军事卫星系统软件。黑客们威胁将把软件卖给恐怖分子。
美国司法部宣布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的使命是保护国家通讯,科技和交通系统免遭黑客侵犯。
黑客组织L0pht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警告说,它可以在30分钟内关闭全国范围内的所有进出互联网的通道。该组织敦促更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检查。
黑客历史面面观
20世纪70年代早期
最初,"黑客"(HACKER)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那些尽力挖掘计算机程序的最大潜力的电脑精英。
1983年
美国联邦调查局首次逮捕6名少年黑客(因其所住地区电话区号为-414-,又被称作"414"黑客)。6名少年侵入60多台电脑,其中包括斯洛恩-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和诺斯阿拉莫国家实验室。
1984年
艾里克-克力在美国在美国创办黑客杂志《2600:黑客季刊》,成为黑客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
1985年
地下记者"塔兰王"和"闪电骑士"创办电子杂志《弗里克》-Phrack,专门介绍攻击计算机的知识。
1987年
17岁的高中学生赫尔伯特-齐恩(又称"影子鹰")承认侵入美国电话电报局新泽西州电脑网络。齐恩是美国被判有罪的第一位黑客。
1988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罗伯特-莫里斯(22岁)向互连网上传了一只"蠕虫"。这个程序为攻击UNIX系统而设计,侵入其他电脑并自我繁衍,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当时近1/10互连网陷入瘫痪。
1989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管理员克利弗-斯托尔发现了5名西德电脑间谍入侵美国政府和大学网络。5名西德人最终因间谍罪被逮捕起诉。
1990年
美国一个黑客组织--"末日军团"中四名成员因盗窃南方贝尔公司911紧急电话网络的技术秘密而被逮捕。同年,美国联邦特工处发动"阳光罪恶行动"对黑客进行严打。
1994年
美国宇宙航天局的电脑网络受到两名黑客的攻击。
1995年
俄罗斯黑客列文(30岁)在英国被捕。他被控用笔记本电脑从纽约花期银行非法转移至少371万美圆到世界各地由他和他的同伙控制的帐户。
1996年
一位代号Johnny的黑客向全球大约40位政治家、企业领导人和其他个人发送邮件炸弹,一个周末便制造了高达2万条邮件垃圾。--当然在现在这不算什么啦!!!
1998年
美国国防部宣布黑客向五角大楼网站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系统性的攻击行动",打入了许多政府非保密性的敏感电脑网络,查询并修改了工资报表和人员数据。
1999年5月-6月
美国参议院、白宫和美国陆军网络以及数十个政府网站都被黑客攻陷。黑客在美国新闻署网站留下的信息最引人注目"水晶,我爱你。"署名为:Zyklon。
1999年11月
挪威黑客组织"反编译工程大师"破解了DVD版权保护的解码密钥并公布在互连网上,引起震惊!
2000年2月
在三天的时间里,黑客组织使全球顶级互连网站--雅虎、亚马逊、电子港湾、CNN等陷入瘫痪。黑客使用了一种叫作"拒绝服务式"攻击手段,即用大量无用信息阻塞网站的服务器,使其不能提供正常服务。
2000年6月
黑客对YAHOO进行了攻击,盗走了用户的密码并查看了一些用户的资料。这次黑客进攻的方法是:把一个木马程序用邮件的形式传给YAHOO的一名职员,而这个职员不小心运行了程序,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
本人要写一小说,求代号,那种善于黑客股票的人,给取一代号,酷一点的,要有杀伤力的,谢谢了,
世界上各种超级黑客,基本都有代号,有用动物名字的,有形容词加名词的,有用黑客手段命名的,不过都很叼~~~所以命名什么都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小说内容,给你推荐个“零一”,代表计算领域最基本最原始的两个状态,已经渗透到骨髓了
世界最著名的黑客
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内核之一。使自由软件从产业思想运动演变成为市场商业运动,从此改变了软件产业,乃至IT产业的面貌。
查德·斯托曼
个人简介:
圈内头衔:无 (毫不隐藏!)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 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
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 80年代, 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
鲜为人知的事实: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24万美元天才奖。
五短身材,不修边幅,过肩长发,连鬓胡子,时髦的半袖沙滩上装,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象现代都市里的野人。 如果他将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经中的耶稣基督的样子,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基督,恰恰就是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查德·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专有(私有)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在他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鬼;而诱人当魔鬼的,则是卖高价软件的人。"可以断定,进入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软件业的商业模式将脱胎换骨,从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
作为今天的一名电脑用户,如果你的朋友希望你能为他复制一份受版权保护的程序,你不应当拒绝,合作精神比版权更重要。而且,这种合作不应只在地下进行,每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荣,公开自己的诚实生活,对所有私有软件说"不"。
你应该可以公开、自由地与其他软件使用者合作,你有权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传授给你的学生,当软件发生问题时你完全可以雇用你所喜爱的程序员对它进行修改。你理应得到自由的软件。"
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伟大,软件写得最多的程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还是他的思想。因此,他最欣赏的英雄是南非的曼德拉。
约翰·德拉浦
圈内头衔: Cap'n Crunch(嘎吱上尉)
主要成就:发现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向电话话筒吹声)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Cap'n Crunch 给几代黑客引入了"盗用电话线路"打(长途)电话的辉煌思想。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青少年时期,试图使投币式公用电话确信得到他的硬币和接通他的电话。
自己独特的工具: 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的玩具口哨,能够产生2600 赫兹的音调,这是(让电话系统)开启一个(电话)呼出的蓝匣子(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用户就也可以免费地打(长途)电话。 (随后的奥斯卡梅耶韦纳Oscar Meyer weiner口哨也曾一度获得电话飞客们的青睐)
1943年出生于美国乡村的德拉浦,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反叛性格,这样的性格决定了日后他那特立独行的骇客面目。不过尽管他的个性孤辟,但是他却拥有了一个异常发达的大脑,这使他常常可以比别人更快地获得新的知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德拉浦开始接触到计算机这个新生的事物,尽管当时的计算机还只是个庞大、繁杂、呆板的家伙,但是这已经足以令德拉浦迷恋得如痴如醉了。
1968年正在服兵役的德拉浦参加了著名的越南战争,由于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及糟糕的表现,他在越南战场仅执行一次任务后就被美国空军体面地开除。但是这样的结果却使他及时地从越南战场上返回了美国,使他能够继续投身到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之中。
回到国内之后他很快就陷入到了一个深渊之中,这就是对当时的电话系统疯狂地钻研。当时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实现了一项被称为"长途直拨"(DDD,Direct Long Distance Dialing)的革命性的新设想。DDD允许用户不经帮助就能在家庭电话机上拨打一组数字来连接遥远的城市或大陆,一连串快速的、可听见的音调向系统发出交换信息和费用信息,从而可以自动产生连接而无需接线员的介入。德拉浦对此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在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忘掉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缩写,ESR作为黑客代号。
雷蒙管理着30多个开源软件以及10多个主要的FAQ。他还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还曾经为EMACS编辑器的发展作出贡献。雷蒙还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雷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并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在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忘掉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缩写,ESR作为黑客代号。
雷蒙管理着30多个开源软件以及10多个主要的FAQ。他还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还曾经为EMACS编辑器的发展作出贡献。雷蒙还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雷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并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在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忘掉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缩写,ESR作为黑客代号。
雷蒙管理着30多个开源软件以及10多个主要的FAQ。他还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还曾经为EMACS编辑器的发展作出贡献。雷蒙还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雷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并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