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机中了病毒,被人恶意盗取信息,通过通讯录散布消息让其他人也中毒该怎么办我
如果您使用的是华为手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操作:
1. 建议您更新病毒库,重新进行病毒查杀:
(1)HarmonyOS :手机管家齿轮按钮防病毒软件更新和联网查杀,选择仅连接 WLAN 时或所有网络下。
(2)EMUI8.X及以下:点击手机管家 病毒查杀 齿轮按钮 手动更新病毒库,并建议您打开自动更新病毒库和仅限 WLAN 下更新病毒库开关,以便及时更新病毒检测库,提升系统安全性。
(3)EMUI 9.X及以上:手机管家 齿轮按钮 联网病毒查杀,选择仅连接 WLAN 时或所有网络下。
2. 如果问题未解决,建议您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提示:恢复出厂设置将删除您设备中的数据,包括您的帐户、系统的设置及数据、已安装应用及其数据等,为避免重要数据丢失,请您提前备份好数据(QQ、微信等第三方应用需单独备份),注意不要备份可疑应用,以免恢复的时候再次中毒。
进入设置,搜索并点击恢复出厂设置,根据屏幕提示完成恢复出厂设置操作。
3. 如果恢复出厂设置后仍无法解决该问题,可能是病毒已对系统文件进行了篡改,请您提前备份重要数据(QQ、微信等第三方应用需单独备份),携带购机凭证前往华为客户服务中心检测处理。
温馨提醒:
建议您使用应用市场下载安装应用,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日常使用中,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请您将导致中毒的网站链接反馈给华为售后服务热线,手机管家会将此网站增加到后台监测。下次访问或者其他用户访问该类网站时,浏览器就会发出提醒,避免误点击导致手机中毒。
相关链接如下:华为客户服务中心维修备件价格查询寄修服务预约服务
诈骗短信点击一下链接,银行卡就被盗刷,是真的吗
诈骗是真的。
银行卡的作用有:
1、消费。持卡人可根据发卡银行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在特约商户购物或支付劳务费,通常出示银行卡并输入预留密码,或出示身份证件,就可代替现金支付。
2、存取款、汇兑。持卡人可利用银行卡办理存款、取款(包括异地、跨行取款)和汇款业务。
3、透支。信用卡持卡人还可申请一定额度的信用透支。
4、单位卡使用。单位卡不得存取现金,单位卡内的资金一律从基本账户转账存入。单位卡可以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
收到短信说冻结银行卡 或者回复V 这个可以相信嘛?
不能相信。
这个你尽量不要去相信,因为很多人都是这样进行诈骗的,而且你千万不要去回复。有可能你回复的东西,你自己的信息就会已经被泄露或者被套进来很多的钱。
收到短信称信用卡因逾期还款被冻结,联系“客服”解冻,却被告知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有效期等一系列信息,之后对方还会索要短信验证码,这是近年来很多人都会收到的一种短信。那么短信诈骗的手段有哪些呢?冻结银行卡的短信是骗局吗?下面小学生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电信诈骗安全小知识。
冻结银行卡的短信也是银行卡短信诈骗的一种。信用卡冻结骗局中,受害人收到的“冻结”短信都是虚假信息,而骗子最终的目的是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
一般来说,此类骗局都是骗子先通过伪基站等方式发送“信用卡逾期还款遭冻结”的虚假信息,之后如果受害人拨打短信中预留的“解冻”电话,他们便以解冻为由,先后套取受害人的信用卡卡号、密码,以及验证码。这些信息到手后,骗子就能轻松地对受害人的银行卡进行盗刷。
这类以各种噱头诱使人点击所附网址链接的短信,实则是利用暗藏木马病毒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将短信中的网址链接了木马病毒,受害人接收到短信并点击链接后,手机就被自动植入木马病毒。通过这种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就能盗受害人手机中的银行卡号、支付账号、密码等资料信息,实施诈骗。
大家在收到类似“信用卡被冻结”短信时,第一时间与银行官方客服核对,或到附近银行柜台进行确认,千万不要直接点击链接或与短信内附带电话联系,更不要随意将个人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一旦被骗,第一时间报警。
手机发条短信能中病毒吗?
手机自动群发短信是中病毒了:
这个情况是手机中毒了,手机中毒了可以考虑俩个情况。
一是手机要是可以开机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个好点的杀毒软件就可以了,例如腾讯手机管家,卡巴斯基,诺顿等等都是很好的手机的杀毒软件。二是手机不能开机的时候在好的杀毒软件也是不能使用的,只有连接电脑用电脑上的软件刷机了,刷机是可以彻底的清除手机的病毒的。小编在此提醒,收到陌生的网络链接,市民千万不要随意点击。
带网址的诈骗短信:
木马诈骗短信也是有一定的共同特征的,特征之一就是带链接网址,一般情况下,银行和通讯运营商是不会给用户发送带链接地址的短信的,只要收到带网址链接的短信,就要小心了,十有八九都是诈骗短信。以下短信内容均为带木马病毒链接地址的诈骗短信
骗子假冒银行电话发送“密码器过期”信息和虚假链接。持卡人登录该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密码口令后,存款即被转走。银行不会用邮件、短信等方式,以升级或过期为由,让客户到指定网页改密码或验身份,登录网银最好直接输入网址,避免搜索链接进入冒牌网站。
有个号给我发短信说手机被木马入侵,收到诈骗电话勿信勿回是怎么回事?
朋友,现在的诈骗花样层出不穷,以后见到这样的信息不要看不要回立马删掉,提醒你的短信发送者也不要搭理他,每天清理一下手机,及时更新病毒库。如果不放心就每隔几天清理完手机后,先关机,再开机一下。
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工行发送短信,短信中的链接其实是一个“钓鱼网站”,而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一个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为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保护您的账户资金安全,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1.不法分子能利用“伪基站”冒充任意号码发送短信,因此即使收到中奖、软件推荐等显示为官方号码发送的短信,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回拨进行确认。
2.木马病毒往往会伪装成其他应用,并通过“钓鱼网站”、短信、图片、邮件、压缩包、聊天软件等方式传播,建议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等内容。
3.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移动终端安全。
4.下载网银支付类应用要到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5.开通短信通知服务,账户发生异常变化后,及时联系银行,封锁账户或挂失卡片。
大家请注意,收到不明的短信及链接请不要打开,很有可能是木马病毒。
这个提示说明:不明短信不要盲目链接或打开,如果打开或轻易链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能会遇到短信诈骗,或被骗子植入木马后使您的信息或财产被盗。千万要注意。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已经有多人上当受骗了。
木马病毒诈骗,原理,能通过什么手段
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类病毒文件,它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或以捆绑在网页中的形式,当用户浏览网页时受害。木马程序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和隐私,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木马的原理和计算机网络中常常要用到的远程控制软件相似,但由于远程控制软件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隐蔽性;而木马程序则完全相反,木马要达到的是“偷窃”性的远程控制,如果没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话,那就是毫无价值的。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而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黑客就可以利用控制端进入运行了服务端的电脑,甚至可以控制被种者的电脑,所以被种者的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随着微软的操作系统从Win9X过渡到WinNT系统(包括2000/xp/2003),微软的任务管理器也一下子“脱胎换骨”,变得“火眼金睛”起来(在Win9X中,只需要将进程注册为系统服务就能够从进程查看器中隐形,可是这一切在WinNT中却完全不同,无论木马从端口、启动文件上如何巧妙地隐藏自己,始终都不能欺骗WinNT的任务管理器),这使得以前在win9X操作系统下靠将进程注册为系统服务就能够从任务管理器中隐形的木马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木马的开发者及时调整了开发思路,转入了开发可以躲避WinNT的任务管理器的进程查询的动态嵌入式DLL木马。要弄清楚什么是动态嵌入式DLL木马,我们必须要先了解Windows系统的另一种“可执行文件”——DLL,DLL是DynamicLinkLibrary(动态链接库)的缩写,DLL文件是Windows的基础,因为所有的API函数都是在DLL中实现的。DLL文件没有程序逻辑,是由多个功能函数构成,它并不能独立运行,DLL文件一般都是由进程加载并调用的。因为DLL文件不能独立运行,所以在进程列表中并不会出现DLL。所以木马的开发者就通过编写动态嵌入式DLL木马,并且通过别的进程来运行它,那么无论是入侵检测软件还是进程列表中,都只会出现那个进程而并不会出现那个DLL木马。如果那个进程是可信进程(例如资源管理器Explorer.exe),那么就没人会怀疑DLL文件也是个木马了。从而木马就又实现了自己的隐蔽性的功能,所以,预防DLL木马也是相当重要的。在WinNT系统,DLL木马一般都藏在System32目录下(因为System32是系统文件存放的目录,里面的文件很多,在里面隐藏当然很方便了),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安装好系统和必要的应用程序后,对该目录下的EXE和DLL文件作一次记录: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出现DOS命令行模式—输入cd\回车,再输入cdC:\Windows\System32回车,这就转换目录到了System32目录(要还是不知道怎么进入的,请参看DOS的cd命令的使用),输入命令:dir*.exeexebackup.txtdir*.dlldllbackup.txt回车。这样,我们就把System32目录下所有的exe文件和所有的dll文件都记录在exebackup.txt和dllbackup.txt里面了。日后如发现系统异常而用传统的方法又查不出问题时,则要考虑是不是系统中已经潜入了DLL木马。这时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将System32目录下的EXE和DLL文件记录到另外exebackup1.txt和dllbackup1.txt中,然后运行CMD—fcexebackup.txtexebackup1.txtdifferent.txtfcdllbackup.txtdllbackup1.txtdifferent.txt(使用FC命令比较前后两次的DLL和EXE文件,并将结果输入到different.txt中),这样我们就能发现一些多出来的DLL和EXE文件,然后通过查看创建时间、版本、是否经过压缩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是不是已经被DLL木马光顾了。没有是最好,如果有的话也不要直接删除掉,可以先把它移到回收站里,若系统没有异常反应再将之彻底删除,或者把DLL文件上报给反病毒研究中心检查。最后,防治木马的危害,专家建议大家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安装反病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并及时升级。第二,把个人防火墙设置好安全等级,防止未知程序向外传送数据。第三,使用安全性比较好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工具。第四,操作系统的补丁要经常进行更新。第五,不要随便打开陌生网友传送的文件和下载、使用破解软件。相信大家只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治木马并不是那么可怕的。